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老北京述闻之名人故居②|宋庆龄与后海北沿46号

2021-05-06 10:24 北京政协

来源标题:老北京述闻之名人故居②丨宋庆龄与后海北沿46号

老北京述闻

《老北京述闻》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传承发展北京“四个文化”中心建设要求而策划的系列书。该系列书立足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定位,着重从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等方面,讲述北京人文故事,提炼首都文化符号,探讨首都文化的特点和传承。

全系列书共十二卷,分别讲述了北京三千余年历史中的历史典故、人文地理、营国故事、古都文脉、戏曲曲艺、风物民俗、胡同街巷、名人故居、京城会馆、饮食名馔、史籍志书、传说故事等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北京的皇城文化、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等多方面。

今天为大家推送"老北京述闻之名人故居"第二篇《宋庆龄与后海北沿46号》

1 - 640?wx_fmt=png

宋庆龄(1893—1981)

1966年,一位美国朋友在致宋庆龄的信中提到,据说她现在住在一座宫殿里,问她是不是真的。宋庆龄回信说,是的,因为是国家副主席,所以人民政府拨了一个原来的王府给她作为寓所。“我住在醇亲王的王府里,溥仪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园子里有小溪环绕,园里有许多美丽的树木……我确实在享受‘皇家的’待遇,尽管我并不快乐,因为有许多比我更有价值的人现在还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宋庆龄所描述的这个寓所,就是北京后海北沿46号。其实,这远远不是整座王府,它只是醇亲王府附属的西花园的一部分。这座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朝初年,这片秀丽的土地就已经被建成达官显贵的府邸花园。园内大草坪上枝叶繁茂、造型优雅的国槐,树龄已达五百多年,就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活文物。

清初康熙年间,这里是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称“渌水院”。现存的“恩波亭”就建在当年“渌水亭”的遗址上。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词作家之一。

当时,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京城的文人名士,到“渌水亭”吟诗填词、聚会宴游。南楼前两株树龄有三百多年的“明开夜合”树,就是纳兰性德当年亲手栽种的。面对这些遗迹,我们吟诵着“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纳兰性德的诗句),似乎当年的唱和之声还在耳畔回响。在花园北面的楼形建筑物上悬挂着康熙皇帝书写的匾额“五峰挺秀”,记录着这一段历史。

到乾隆年间,明珠的后代得罪了权相和珅,被抄没家产。这个花园也被和珅占据。

嘉庆皇帝即位后,将这座花园与附近的府邸一起赐给了成亲王永瑆,并特准成亲王引后海水进入这座花园。北京的水系,发源于玉泉山,由西直门附近引入京城,经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进入皇宫。所以,除皇家宫苑外,任何人不得引河水入宅。为了表示对天子特殊的恩典永志不忘,成亲王在园中修建了“恩波亭”。后海水从西端引入,绕园一周,由东端流出园外。七座各式小桥横架在河水上。碧水悠悠,更给这座美丽的园林增添了灵气。成亲王以擅长书法为世人所称道。据说,如今西南石桥边的太湖石上镌刻的“岁岁平安”,便是成亲王的手笔。这幅字中繁体的“歲”字写成“歳”,把“一少”改写为“一小”,似乎有过一年不是少一岁是小一岁,越活越年轻的寓意。

到了光绪年间,这座府邸被赐给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奕譞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在经历了一百多年以后,除个别拆除、改建外,园内的古典建筑,都仍袭当时王府花园的旧制。花园东南土山上,建有一座“箑亭”。匾额是醇亲王奕譞题写的。“箑”(音 shà),是古“扇”字。原来这个亭子建成了扇面形。登上“箑亭”,眺望后海的湖光帆影,仿佛真能感受到这巨扇带来的缕缕清风。西南土山对应地修建了一组建筑,称“听雨屋”。南山下临湖是“南楼”。串联全园所有主要建筑的九曲回廊延伸到这里生出了一个变化:径直通向二楼。

奕譞去世后,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承继了醇亲王的王位。1909年,载沣的长子溥仪即皇帝位,是为宣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权倾天下。然而,仅仅两年多,辛亥革命的炮声就迫使清帝退位。

1938年,载沣一家搬到花园居住,载沣本人则在花园内的“畅襟斋”里住了十年。

2 - 640?wx_fmt=png

宋庆龄故居正门

1949年,宋庆龄来到北京后,国家曾先后安排了两处寓所,供她临时居住,并多次提出为她修建住宅。宋庆龄不愿因为自己而增加国家的开支,一次次婉言谢绝。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她物色到这个花园,并进行了改建。

1963年4月,宋庆龄迁入后海北沿46号,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个年头,也给这座古典园林,留下了许多值得纪念的痕迹。

宋庆龄是一个念旧的人。东门甬道上的那架龙眼葡萄和园内十株桶栽石榴树,都是宋庆龄刚到北京时栽种的,已经随她两次迁居。宋庆龄曾亲手采摘葡萄,也曾引领客人欣赏挂满枝头的火红的石榴。

走进园内的主建筑群,首先见到的是一个四合院。南面的前厅是宋庆龄的大客厅。她经常在这里面接待来访的各国朋友。

北面的后厅即“畅襟斋”,是宋庆龄的大餐厅。她曾在这里宴请国内外宾客。“畅襟斋”前,两株古老的西府海棠生机盎然。春天,满树粉红的花朵,宛如一天红霞。宋庆龄常在花事最盛的4月上旬,邀请朋友们来树下品茶赏花。秋天,果实压弯枝条,宋庆龄亲手做成海棠酱,分送给朋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品尝。

西厢房的后面巧妙地接建了一座仿古的二层小楼。楼下设有小客厅和小餐厅。楼上是宋庆龄的卧室和书房。

3 - 640?wx_fmt=png

宋庆龄故居院内

走进卧室,正对的是宋庆龄的办公桌。桌上放着十分简单的办公用品。一副眼镜放在桌面上。墨盒上放着一个铜铃,每当有事要办时,宋庆龄就摇响小铜铃,通知工作人员。屋子中央有一个小沙发和两张软椅,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小茶几。工作累了,宋庆龄便坐在沙发上,随手点燃一支烟。靠西墙是宋庆龄的卧榻。在她病危期间,床前排满了各种医疗器械,匆匆来往的人们第一次打乱了这里宁静而安详的气氛。靠南墙的窗下,摆着宋庆龄用了多年的十分简单的梳妆台。三面镜子,除中间的一面还比较完好外,左右两面水银已经严重脱落。工作人员建议调换。宋庆龄指着中间的那面镜子说:“你们看,不是还可以用嘛。”结果一直用到她逝世。靠北墙的门边有一架宋子文送给她的施特劳斯牌黑色竖式老钢琴,这大概是她最奢侈的用品了。她常常关起房门,一个人弹奏起熟悉的旋律。这时她便重新回到了在上海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日子,回到了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时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

在书房里,有着整个一面墙的书柜,排列着她的几千册中外文藏书。一架英文打字机放在不大的书桌对面。她常会久久地坐在矮小的圆凳上,熟练地敲击着键盘,发出“咔咔”的声响。

宋庆龄迁入后海北沿46号时,已经整70岁了。但她仍是那样端庄、优雅,脱俗超凡的美丽。她常常要代表国家去参加活动、接见外宾,所以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外国朋友对她雍容大方的气质、完美无瑕的形象,总是赞不绝口。日常生活中,宋庆龄却是十分俭朴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她很少做衣服。年纪渐渐大了,体形变化了,原来的衣服瘦了,她就在左右两边的接缝处,对称地加上一条绸布继续穿。为此,她专门收着几包做衣服剩下的碎绸布料。在她的衣橱里,许多上衣和旗袍都是加条的。

宋庆龄每天都要下楼到花园散步。她的腿不好,但从不让人搀扶。她总是轻柔地说:“谢谢你,我自己能行。”她走在小径上,高兴地看着路旁盛开的鲜花。一次她问花工:“我可以摘这朵花吗?”年轻的花工回答:“当然可以,这些都是您的。”她却说:“可这是你们的劳动成果呀!”她走到楼后去看她的鸽子。这些鸽子都是跟随了她很久的。她学着鸽子的叫声,鸽子便飞来,啄她手里的鸽食。她是那么喜欢孩子,为了招待小客人们,她专门竖起了秋千架,让院子里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4 - 640?wx_fmt=png

宋庆龄专门在后海北沿4号北山前建起一个鸽舍,饲养了近百羽鸽子

1981年5月8日是她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授予她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她发着高烧坐在轮椅上,仍然精神饱满地用英语发表了20分钟的演讲。同一天,她在后海北沿46号的大餐厅设家宴款待加拿大客人。北京饭店派了工作人员为宴会服务。躺在床上的宋庆龄,仍然没忘记那些为宴会服务的同志。5月11日,她委托秘书起草了一封给北京饭店的信,向他们致谢,并请表扬为宴会辛勤劳动的同志们。后面还专门附了一张受到表扬的人名单。

1981年5月12日早晨,宋庆龄突然从床上坐起来,说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答应了人家还没办。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她走到写字台前,为她的老战友邹韬奋的一本集子题写书名“韬奋手迹”。这是她答应韬奋夫人沈粹缜的。在重病的折磨下,她的手颤抖得很厉害,写了几次才最后完成,她如释重负,重新躺到床上。

1981年5月29日,20世纪的杰出女性,在这座庭院里,永远离开了她爱的人民。

但是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女性。当年的大客厅、大餐厅,现在已经被辟作宋庆龄生平展览的展厅。这里展示了二百多幅重要的历史图片,陈列着近二百件极其珍贵的孙中山、宋庆龄的文物。

1992年,为纪念宋庆龄一百周年诞辰,在庭院内西山上兴建了“瑰宝亭”。亭子上的石雕、木雕都是梅花图案。瑰宝亭的匾额,由宋庆龄的老朋友赵朴初先生题写。檐檩上的十幅写意梅花,选用的是宋庆龄的至交何香凝先生的画作。那一枝枝傲雪凌霜的红梅,象征着宋庆龄一生的高风亮节和永不妥协的顽强性格。

2001年5月29日,是宋庆龄逝世二十周年。宋庆龄基金会在东广场竹林前举行了宋庆龄汉白玉雕像的安放仪式。

1982年,在宋庆龄逝世一周年之际,宋庆龄基金会在这里成立。邓小平同志任基金会名誉主席。康克清任主席。从此,这里成为宋庆龄基金会的办公地点和重要的活动基地。同年,“宋庆龄故居”正式对社会开放,并被政府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年后又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写于2003年 作者何大章系宋庆龄基金会原理事、宋庆龄故居原主任)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作者:何大章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