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北京故事” 《老北京述闻》丛书具有“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 (作者:安东 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
“老北京述闻”是一套特色鲜明的丛书,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聘请了一批优秀的作者。与其他论述北京文化的图书不同,“老北京述闻”的作者,除市属单位的学者外,有不少来自北京市属单位以外的文化研究专家,这些单位有北京大学(《人文地理》)、清华大学(《营国故事》)、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曲艺》)、国家图书馆(《史籍志书》《古都文脉》《历史典故》)。这些背景使得这套丛书视野更开阔,视角更独特。
专业性比较强的选题就请行业内专家撰写,比如《饮食名馔》卷,请餐饮协会专家侯嘉来执笔。侯嘉比一般北京文化研究机构的学者更了解北京传统饮食特色和历史掌故,且行文更“接地气”,令人耳目一新。
二、坚持以原创为主体的原则。在目前已出版的北京文化类图书中,“老北京述闻”是有着原创高度和标准的一套书。
三、坚持普及北京知识,讲好北京故事。“讲好北京故事”是策划这套丛书的初衷,也是它的一大特色。行文注重知识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四、选题要而不烦,富有创意。“老北京述闻”紧扣老北京文化最具特色的方面确立选题,分类明确,条理清晰。丛书以北京历史(《历史典故》卷)、北京文化史(《古都文脉》卷)为纵轴,以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卷)为横轴,以历史和地理这两轴为坐标,加入最具古都文化特色的《营国故事》《胡同街巷》《京城会馆》《名人故居》《古籍志书》和最具京味儿文化特色的《风物民俗》《传说故事》《饮食名馔》《戏曲曲艺》来讲述老北京的故事。其中,《史籍志书》也是第一本专门介绍北京史籍志书的书。
五、行文体现了北京政协工作的鲜明特色。《京城会馆》和《名人故居》卷由多位名人后代讲述亲历、亲见、亲闻的名人故事,《饮食名馔》卷由作者亲自走访老字号、采访名厨而成,体现了政协文史资料“三亲”史料存史资政的原则。
北京出版集团自《老北京述闻》丛书立项起,就将该丛书列为集团重点项目。选择具备较强文史类图书编辑出版能力、和市政协有多年合作经验的优秀编辑组成工作团队,还为丛书配置了经验丰富的校对、印制人员。
为保证出版高质量图书,北京出版集团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从2018年11月项目启动开始介入,参与了策划、写作、配图、编辑加工、设计、出版的全部流程的工作,这在集团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版工作虽有所延滞,但尽最大努力,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在内容编辑方面,除编审、校对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图书质量标准外,还对全书引文和史料重新进行核对,对重要引文加了注释,注意内容的真实、准确、科学和可读性,保证出版优质图书。
在设计上,丛书采用统一的规格版式,精平装各12册,共24本。16开彩色印刷。装帧设计由具备丰富文史类图书设计经验的中央美院教授蒋艳女士承担。出版社还特别邀请《人民日报》副刊美术编辑、著名画家罗雪村,根据每册图书的内容为12册图书设计、绘制了12枚藏书票。
丛书总主编黎晓宏为丛书编写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对出版工作给予全方位指导。从丛书规模、体例、定位、作者的选定、内容的增减、书名的确定、图书的设计,乃至图片的选定和字句的斟酌,都做出非常具体的指示。
市政协对丛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期间,一直和出版社保持频繁、高效的沟通,帮助出版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且率先高质量完成《京城会馆》《名人故居》两卷的编纂工作,并邀请傅熹年先生为丛书题写书名,使丛书增色不少。
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政协